龍騰獅躍大鼓鳴 骨笛悠揚潤人心 ——漯河市首屆非遺展演年活動八月第五場展演側記
8月30日上午11點,漯河市首屆非遺展演年活動八月第五場展演在西城區(qū)萬達廣場拉開帷幕。從融合現(xiàn)代健身理念的青龍舞到穿越8000多年時光的賈湖骨笛,從頗具鄉(xiāng)土氣息的大鼓書到剛勁靈動的北獅表演……一場非遺盛宴讓現(xiàn)場觀眾沉浸式感受漯河非遺的獨特魅力。
“這彩龍舞得真好看,太帶勁了!”剛開場,健身龍表演便點燃全場觀眾熱情。表演者手持五彩長龍,手臂輕揮、腰身轉動、腳步騰挪間,彩龍在空中靈活做出穿梭、翻滾、盤旋等高難度動作,引得臺下觀眾掌聲和歡呼聲不斷。
這是省級非遺項目——孟廟鎮(zhèn)何莊村青龍舞。本場演出主要負責人、潁河龍藝術團團長田素華說:“我們的青龍舞可不是簡單的表演,有‘潁河龍’的獨家專利。”演出期間,田素華拿著“小龍”向觀眾介紹,青龍舞發(fā)展至今,已從傳統(tǒng)形制衍生出“小龍”“大龍”兩種類別。她說:“小龍靈活,適合孩子和初學者;大龍氣勢足,需要團隊默契配合,常用于大型演出。”為了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“活”在當下,田素華和團隊其他成員帶著青龍舞走出村落,走向學校、廣場、社區(qū)。
展演現(xiàn)場,與健身龍堪稱“絕配”的是市威風鑼鼓隊的鼓聲。每當健身龍隊員們舞動時,市威風鑼鼓隊的鼓點與龍的動作完美契合,讓表演更具感染力。市威風鑼鼓隊負責人黃貴珍說:“多年來,我們堅持公益演出。只要接到演出任務,我們拉著鼓就出發(fā)。”2022年,為了提升技藝,她帶領團隊專程到浙江向當?shù)刂尮膱F隊學習。
當天的展演中,其他節(jié)目同樣精彩:曲藝大鼓書表演者手持云板,用地道的漯河鄉(xiāng)音說唱古今故事,生動的表情與內容讓臺下觀眾聽得入迷;民俗舞蹈《旱船》,“坐船者”與“艄公”配合默契,起錨、開船、撥水等動作惟妙惟肖,令人仿佛置身于碧波蕩漾的河面上;舞獅表演更是將氣氛推向高潮,北獅隊員身著獅衣,騰挪跳躍、登高踩樁,動作剛柔并濟,引得孩子們紛紛圍在臺前,興奮地拍手叫好……
最令人難忘的是用復刻的賈湖骨笛吹奏的《美麗的神話》。兩名學生吹響復刻的賈湖骨笛,笛聲悠揚,仿佛帶人穿越8000多年時光?,F(xiàn)場瞬間安靜下來,觀眾們屏息凝神,靜靜聆聽天籟之音。帶著孩子觀看演出的市民王先生說:“這樣的非遺展演太有意義了,讓孩子們在感受非遺魅力的同時,也了解了家鄉(xiāng)的文化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在當天的舞獅表演中,一群孩子格外引人注目。他們均來自市第二實驗小學。8歲的三年級學生魯雨萌告訴記者:“我在學校社團學習舞龍已經一年了,越練越喜歡這項非遺技藝,也越來越覺得咱們的傳統(tǒng)文化有意思。”
責編:翟柯